中国植物志
因网站整合,本页即将迁移至:www.iplant.cn/info/Robinia pseudoacacia?t=z
意见建议 请 email: iplant@ibcas.ac.cn
FOC | FLPH | DCP | iPlant | admin    响应时间:0.16秒
刺槐
Robinia pseudoacacia
中国植物志>> 第40卷 >> 豆科 Leguminosae >> 刺槐属 Robinia

1. 刺槐 (华北经济植物志要) 洋槐(中国树木分类学)

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. Sp. Pl. 722. 1753; 陈嵘, 中国树木分类学 544. 图441. 1937; Rehd. Man. Cult. Trees & Shrubs 508. 1940; 中国主要植物图说·豆科 302. 图302. 1955;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2: 400. 图2529. 1972.

1a. 刺槐(原变种) 图版71: 1-8

var. pseudoacacia

落叶乔木,高10-25米;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,浅裂至深纵裂,稀光滑。小枝灰褐色,幼时有棱脊,微被毛,后无毛;具托叶刺,长达2厘米;冬芽小,被毛。羽状复叶长10-25(-40)厘米;叶轴上面具沟槽;小叶2-12对,常对生,椭圆形、长椭圆形或卵形,长2-5厘米,宽1.5-2.2厘米,先端圆,微凹,具小尖头,基部圆至阔楔形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色,幼时被短柔毛,后变无毛;小叶柄长1-3毫米;小托叶针芒状,总状花序花序腋生,长10-20厘米,下垂,花多数,芳香;苞片早落;花梗长7-8毫米;花萼斜钟状,长7-9毫米,萼齿5,三角形至卵状三角形,密被柔毛;花冠白色,各瓣均具瓣柄,旗瓣近圆形,长16毫米,宽约19毫米,先端凹缺,基部圆,反折,内有黄斑,翼瓣斜倒卵形,与旗瓣几等长,长约16毫米,基部一侧具圆耳,龙骨瓣镰状,三角形,与翼瓣等长或稍短,前缘合生,先端钝尖;雄蕊二体,对旗瓣的1枚分离;子房线形,长约1.2厘米,无毛,柄长2-3毫米,花柱钻形,长约8毫米,上弯,顶端具毛,柱头顶生。荚果褐色,或具红褐色斑纹,线状长圆形,长5-12厘米,宽1-1.3(-1.7)厘米,扁平,先端上弯,具尖头,果颈短,沿腹缝线具狭翅;花萼宿存,有种子2-15粒;种子褐色至黑褐色,微具光泽,有时具斑纹,近肾形,长5-6毫米,宽约3毫米,种脐圆形,偏于一端。花期4-6月,果期8-9月。

原产美国东部,17世纪传入欧洲及非洲。我国于18世纪末从欧洲引入青岛栽培,现全国各地广泛栽植。

本种根系浅而发达,易风倒,适应性强,为优良固沙保土树种。华北平原的黄淮流域有较多的成片造林,其他地区多为零星栽植,习见为行道树。

材质硬重,抗腐耐磨,宜作枕木、车辆、建筑、矿柱等多种用材;生长快,萌芽力强,是速生薪炭林树种;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。

本种在我国常见有两个变种。

1b. 伞形洋槐(变种)

var. umbraculifera DC. in Moller’s Deutsch. Gartn.-Zeit. 18: 630 (h). 1903.

与原变种不同为:枝稠密无刺,树冠近球形,很少开花结果。

在大连、青岛一带有栽植。

1c. 塔形洋槐(变种)

var. pyramidalis (Pepin) Schneid. Ill. Handb. Laubh. 2: 83. 1907. ——R. pyramidalis Pepin in Rev. Hort. ser. 2, 4: 240. 1845.

与原变种不同为:枝挺直,无刺,树冠圆柱形。

见于庭园栽培。

知识共享:署名-非商业性使用-禁止演绎 1994《中国植物志》第40卷 228页 PDF
中国植物志系统位置
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
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
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
蔷薇目 Rosales
蔷薇亚目 Rosineae
豆科 Leguminosae
蝶形花亚科 Papilionoideae
刺槐族 Trib. Robinieae
刺槐属 Robinia
相关类群
扫一扫,在手机上继续查看
logo_frps
版权所有  ©  1959-2004  中国科学院《中国植物志》编委会  科学出版社
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(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)数字植物项目组
京ICP备13006946号-2         我有话要说